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做了世界上第一条VR购物片

2016-11-09 鱼丸 UM上海



2016年11月1日,BUY+在手机淘宝正式上线。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VR购物系统,它可以带你瞬间前往纽约,东京,悉尼的热门商场进行可视化实景购物,从进店到付款的整个过程,你只需要转动自己的眼球。

 

2016年4月1日,BUY+作为愚人节的黑科技玩笑被公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觉得它只是一个美好的脑洞,合理的想象。

 

在想象与现实之间,在2016年8月26日,我们接到了手机淘宝的brief,被告知:“请来跟我们一起把BUY+实现,对,不是概念宣传片,是实现。”

 

在我继续自吹自擂之前,你可以先扫描这个二维码感受一下它。




接到brief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中其实充满问题:

第一,如何解决拍摄距离的问题?

VR实景拍摄最大的敌人就是拍摄距离,太近会出现死角穿帮,太远又影响清晰度,更何况我们要拍的,是松本清的药妆店?如果为了真实,我们将购物场景重新置景,那还能还原真实的购物场景感吗?

 

第二,用户的体验如何真实呈现?

视频流是正向的,然而购物场景是没有时间限制的空间概念,用户应当可以随意的后退,寻找自己刚才错过的商品;另一方面,如果支付环节不能在VR环境中完成,整个体验链条就会断裂……

 

第三,时间来得及吗?

两个月的时间,包含了竞标,筹备,三国的跨国拍摄,大量的后期制作 ….. 虽然UM一向以“快”著称,但这毕竟是尚属于空白的领域,还有探索的风险。

 

事后证明,当时的这些担忧并无必要,客户的技术,小伙伴的执行力,证明了凡事皆有办法。

事后证明,当时的这些担忧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被虐得很惨 ……

 

我们跨过得第一道关卡是为期三天的紧急比稿。在这个环节,作为一名UM新人,我不得不惊叹我司的“中好速度”,接到brief 的当天下午,跨国制片和VR拍摄专家就坐进了公司的会议室,围绕正片和宣传片的两个创意小组立刻开工;72个小时之后,面对人生的此一次广告提案,我并不紧张,因为我们的方案已经详尽到了每一个笑点和所有场景的互动解决方案。




“真实就是最大的魔幻。”这是我们给予这次BUY+的定调。

事后看来,整个制作过程,也是一场真实的魔幻。

 

在媒体对BUY+的相关采访中,提到过这么一段:




当时,在大洋的另一端,情况是这样的:

在东京酒店狭小的房间里,我们在等待一个“不好的消息”。

设想过各种可能性,但当被告知宣传片日本部分要完全砍掉,希望在美国和澳洲中另外做选择时,我还是愣了半天。

摄影师、演员、群演、场务、灯光都已经完全敲定,就等第二天一早开机。而美国部分,预计拍摄时间是一周以后,所有前期安排都还在沟通阶段。

这已经不是临阵换将的问题了,是临阵把阵都给换了。




另一方面,我跟着VR片继续走东京、悉尼的拍摄路线,虽然已经做了最详尽的应对方案,但因为对于“仿真环境”的追求,给我们自己挖了很多坑。

 

在银座街头,因为充气人偶服装,一再被不同店家驱赶,险些被当地黑社会约谈。

在东京轻轨,为了等台风后百合鸥线的阳光,同一条线路往返坐了30多趟。

在悉尼牧场,所有镜头已经拍完,但导演找到更好的拍摄环境后,我们毫不犹豫的推倒重来。

在纽约第五大道,摄影师阿立手被车门夹伤,绑着绷带把纽约部分拍完。

 

短时间内拍摄大量素材,每天睡眠不超过3个小时,从客户到摄影师再到导演,每个人都是一上交通工具就立刻睡着。但没有一个人,因为疲惫放弃对作品质量的要求。




正因为承载了大家的那么多努力,后期制作过程中的种种试炼,都有理由继续坚持下去了。

一个开场特效,前后不过几秒钟。在VR的语境里,涉及到画面和速率,一做就是30多个小时。

因为素材量巨大,技术难点太多,三个后期熬得眼睛都青了。

中途有几天我在海口领长城奖,临上领奖台我还在给客户回电话,一拿到奖杯我就打车回酒店工作,等到把修改好的素材发给客户时,外面天都亮了。

 

说实话,因为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和对接,我注定是从头到尾对项目最了解最清楚的那个人,越到后面,越无法抽身,身上像是被缠满了一百根木偶线,看到其他的同事不断有新作品面世,不断展开新奇有趣的讨论,我甚至一度感到每个早上都没有希望。

 

但是,已经跑了那么远,没道理停下来。

 

一直到11月1日。

 

当我戴上VR眼镜,看到完成的那一切,顿时着迷了。我明明对每一个场景,每一个角度发生的小剧情,每一种商品的名称和描述都了如指掌,但我还是觉得它的完成形态,超过了我的想象。

 

当老板迫不及待的下单,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使用VR购物的人类;当后期见多识广的后期黄哥戴上眼镜哇哇直叫;当对完全不知情的制片vicki对我说“要回家让妈妈看看”……

 

我知道,这种没出息的得意心情,叫做成就感。




Leon说,这是公司第一次以广告公司的身份参与一个产品的真正诞生,鱼丸啊,你写一篇文章,赶紧吹捧一下。

 

但是我觉得,由我们完成的BUY+,与其说是产品,更像是一个结合了真实体验的宣传片,毕竟因为技术的限制,我们的这种制作方式并不能被大量的复制和投入商业使用。

 

它只是为了宣告VR技术在生活场景中实际运用,而迈出的一小步。

但我们还是很荣幸在这一小步中,留下自己的印记。

因为它可能真的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

这不就是我们做广告的理由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